穆青敏锐的察觉到这里蕴含的巨大机会,立刻开始抽调苦役犯,在有经验的华人工匠帮助下,准备一口气建立20座瓷窑,生产出大量瓷器来。

    制作瓷器最辛苦的活计,就是挖土制坯,挖来的粘土要仔细筛选,反复摔打制坯,过程非常累人。

    这样的艰辛工作,自然就交给土著苦役犯去完成。

    每个壮劳力每天必须上缴一定数量的泥坯,才能得到食物,否则就饿着。

    穆青计划挑选四五百名心灵手巧的年轻土著妇女,跟着华人工匠学着拉坯,练习几天就能够上手了。

    一开始不做造型复杂的瓷器,就是生产瓷碗,瓷碟,瓷杯,瓷缸,瓷壶,瓷罐子之类的生活用品,解决当前急缺的难题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

    拥有丰富牧民经验的穆青找的定位非常准,切合了当前日用品急缺的痛点,为卡加延地区尽快脱离大帅府补贴,独立运作狠狠的推进了一把。

    在整个棉兰老岛再加上巴拉望岛,实行盐政专属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这是因为大部分华人殖民地城镇,几乎都位于海边,可以很方便的制取海盐,各地也纷纷建立盐场,仅供自身使用。

    这里的盐价格很低,质量还不错。

    即便当地的华人老百姓,也懂得弄一些海水,筛除杂质后架在锅上烧干了,制取海盐,弄一次够家里用半年。

    卡加延想要发展,就要走出独具特色的路子来,利用当地的粘土资源,烧制瓷器就是简便易行的方法。

    8月25日

    第一批华人移民便抵达了卡加延,这是从天使岛转送过来的移民,当地连续安置大量华人移民,已经严重的超负荷了。

    正好打下来卡加延这么大一块地盘,上百个土著村落无人居住,全都被清空了。

    此时的卡加延地区,犹如久旱土地遇甘霖。

    在短短两天时间内,便高效率的将便将5722名华人移民安置了下去,每个华人移民还赊账了一个土著女人。

    在卡加延县的版图上

    立时多出了二十几个华人移民村落,5722个华人家庭,分配出去了6万多亩土地耕种,整个的移民垦殖的热潮鼓荡了起来。